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
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
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诗词正文】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

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

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

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注释】

  1. 张郎中:指唐玄宗时著名的宰相张说的儿子张九龄(字子寿),曾任凤翔府司马的职务,因此称他为“张郎中”。
  2. 佐氏:指辅佐、协助。
  3. 廷议:在朝堂上讨论。宠:宠爱,重视。
  4. 城郭:城墙和城门。
  5. 河隍:指黄河和渭河水道。
  6. 亚夫:指古代著名将领周亚夫,曾驻守细柳营,纪律严明。
  7. 充国: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陇西太守,治理水土,开发农田。
  8. 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是古时的边关要塞,这里代指边疆。
  9. 陇头: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是古时的边境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他的好友兼同僚张九龄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诗中第一句“仙郎佐氏谋”,意思是说这位名叫张九龄的年轻才俊,正在辅佐皇帝制定国策。“仙郎”一词,是对张九龄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形象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羡慕之情。第二句“廷议宠元侯”,是指朝廷上议论纷纷,大家都认为张九龄是一个贤能的人,受到了皇帝的重视。这里的“元侯”指的是张九龄的官位和地位。第三句“城郭须来贡,河隍亦顺流”,意思是说张九龄离开京城长安后,各地的百姓都来向他献贡品,黄河和渭河水道也都顺畅无阻地流淌。这两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张九龄在朝廷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第四句“亚夫高垒静,充国大田秋”,则是以古代将领周亚夫和汉代名将霍去病的故事为例,来比喻张九龄治理国家的才能和能力。最后一句“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意味着张九龄将会用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就像燕然山上的石碑一样永垂不朽。整首诗充满了赞美和期待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