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常驻锡,灵异见当年。
卓立惊沙界,光辉动梵天。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
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

注释

  1. 驻锡峰:指某座山峰,常有人在此地停留修行,因此称为“驻锡峰”。
  2. 高峰常驻锡:形容这座山峰上常有僧人居住。
  3. 灵异见当年:表明此山曾有灵异之事,与历史相呼应。
  4. 卓立惊沙界:描述山峰挺拔、高耸,如同独立于尘世之外。
  5. 光辉动梵天:形容山峰之光辉照耀天地,如同佛祖般庄严。
  6. 鹤飞青霭外:描绘了山峰之上的景色,有飞翔的鹤影出现于青霭之中。
  7. 龙护赤岚边:比喻山峰周围环境如龙般神圣,守护在红色的山峦旁。
  8. 丈室仍相对:表示山峰之间有相对的房舍或修行场所。
  9. 重来果夙缘:意味着此地是因前世的因果而重聚此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座山峰的自然美和历史意义。首句“高峰常驻锡”,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山峰常年有人在中修行的画面;接着以“灵异见当年”点明该山不仅自然美丽,还曾留下过灵异的传说。

第二句“卓立惊沙界”和第四句“光辉动梵天”分别用“卓立”和“光辉”来形容山峰的雄伟与神圣,同时借助“惊沙界”和“动梵天”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真实又超然的世界。

第五句“鹤飞青霭外”和第六句“龙护赤岚边”则通过“青霭”和“赤岚边”这两个富有诗意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山峰周边环境的神秘色彩,让人感受到山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

最后两句“丈室仍相对”和“重来果夙缘”则将整首诗的主题收束,强调了这个地方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置,更是因宿命而相聚的人与山之间的特殊联系。这里的“夙缘”一词,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这山的深厚情感和美好记忆。

这首诗通过对一座山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意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过去与现在连接的珍视,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和谐与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