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礼赤帝,谬获司风域。
致斋紫盖下,宿设祝融侧。
鸣涧惊宵寐,清猿递时刻。
澡洁事夙兴,簪佩思尽饰。
危坛象岳趾,秘殿翘翚翼。
登拜不遑愿,酌献皆累息。
赞道仪匪繁,祝史词甚直。
忽觉心魂悸,如有精灵逼。
漠漠云气生,森森杉柏黑。
风吹虚箫韵,露洗寒玉色。
寂寞有至公,馨香在明德。
礼成谢邑吏,驾言归郡职。
憩桑访蚕事,遵畴课农力。
所愿风雨时,回首瞻南极。
【注释】:
奉敕祭南岳十四韵:奉皇帝之命祭祀南岳。敕,命令。
皇家礼赤帝:天子以赤帝为神祗。赤帝,即炎帝,传说中神农氏的别称。
谬获司风域:妄自获得主管风的地域。
致斋紫盖下:斋戒时在紫气笼罩下的殿宇内。
宵寐:夜间的睡眠。
清猿递时刻:清幽的山鸟时时送来时间。
澡洁事夙兴:沐浴洁净以准备早起。
簪佩思尽饰:梳妆打扮,以备祭祀之用。
危坛象岳趾:高大的祭坛上刻着象征山岳的足迹。
秘殿翘翚翼:高耸的殿堂翘起飞檐如彩羽展翅。
登拜不遑愿:恭敬地拜谒,顾不得自己的心愿。
酌献皆累息:向神灵斟酒献祭。
赞道仪匪繁:赞颂仪式并非复杂繁琐。
祝史词甚直:祝祷文词简明扼要。
忽觉心魂悸:忽然觉得心神不安。
精灵逼:仿佛有鬼神逼近。
漠漠云气生: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云气。
森森杉柏黑:茂密的松柏间透出幽幽的光色。
风吹虚箫韵:清风中传来悠扬的箫声。
露洗寒玉色:露水洗过,玉石般晶莹剔透。
寂寞有至公,馨香在明德:虽寂寥却充满公正之气,香气扑鼻,彰显美德。
礼成谢邑吏,驾言归郡职:祭祀完毕,向地方官员辞行,准备返回郡里任职。
憩桑访蚕事,遵畴课农力:休息的时候,去桑园了解养蚕之事,按照土地的肥瘠来指导农民耕种。
所愿风雨时,回首瞻南极:希望天下多雨,然后回头望着南方的北斗星(南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奉命祭祀南岳时所作的一篇颂神之文。诗中描绘了南岳苍茫、峻峭、雄伟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作者对南岳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的崇敬之情。
“奉敕祭南岳十四韵”点题,说明这是一篇祭祀的颂文。首句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奉皇帝之命祭祀南岳。“素业”二句说:“我有幸获得了主管风的职权。”意思是说自己被派到南岳来主管风的神职,“司风”就是主管风的意思,“司”,主持;“风者”,“风神”;“司风”,就是主管“风神”。“致斋紫盖下”四句,写自己斋戒沐浴、敬神迎神的场景。这四句写得很详细,从“斋戒”“沐浴”“迎神”“献祭”到“赞道”“祝史”等等都一一写到了。“鸣涧惊宵寐”二句,写自己在祭祀时的所见所闻:夜半时分,突然听到山谷中有鸟儿啼叫的声音,使作者从梦中惊醒。这里把“鸣涧”作为听觉形象,突出了“惊宵寐”这一感觉。“清猿递时刻”二句,写清晨醒来时看到的景象。“清猿”,指山中的猿猴,因为猿猴叫声清脆,所以用“清猿”来形容其声音。“清猿”又可代指山林,因为古代人们常把猿猴比作山林中的隐士。“清猿递时刻”的意思是:清晨醒来,听到山中传来阵阵猿叫声,使人想到时光已经流逝。“洗澡事夙兴”二句,写自己早起准备祭祀时的情景。“洗澡”,指的是沐浴;“夙兴”指的是起床。“簪佩思尽饰”的意思是:整理好衣冠,修饰一番才出门祭祀。“危坛象岳趾”二句,写祭祀的场地。“危坛”,高高的祭坛;“象岳”,比喻祭坛上的石阶像山岳的足迹一样。“登拜不遑愿”二句,写自己恭敬地拜谒南岳神时的心情。“登拜”指的是参拜;“不遑”,来不及;“愿”在这里指愿望。“酌献皆累息”,写向神灵斟酒献祭时的情形。“酌献”指的是献酒祭神;“累息”指因激动而呼吸急促。“赞道仪匪繁”二句,写祭祀时的祝祷内容。“赞道”,是颂扬礼仪;“非繁”,不是繁杂;“繁”,多;“简”,少。“祝史词甚直”两句,写祝祷文中所用的词句。“祝史”,指记录祝祷的人;“词”,语言;“义”,道理。“忽觉心魂悸”一句,写祭祀时的所见景象。“忽觉”表示突然感到;“心魂悸”,“悸”同“惕”,“惕”,恐惧;这里指心中恐惧。“如有精灵逼”二句,写祭祀时所看到的景象。“如有”,好像;“精灵”,指神灵;“逼”,逼迫。“漠漠云气生”,“漠漠”,形容云层浓厚的样子;“云气”、“生”,都是动词。“森森杉柏黑”,“森森”,形容树木茂密的样子;“杉柏”、“黑”,都是名词。“风吹虚箫韵”,意思是说风儿吹动了虚无缥缈的箫声;“虚”,“虚幻”;“箫韵”,“箫音”。 “露洗寒玉色”,“露洗”指露水滋润;“寒玉色”,“玉色”指玉石的白色。 “寂寞有至公”,“寂寞”是指寂静无声;“至公”,公正无私。“馨香在明德”,“馨香”指芳香;“明德”,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最后一句,写祭祀完毕后告别南岳的情景:“礼成谢邑吏”,祭祀结束时要感谢地方官;“驾言归郡职”,告辞离开南岳回郡上任。“憩桑访蚕事”,“憩桑”意为歇脚、休息,“访蚕事”是指去桑园打听养蚕的事;“遵畴课农力”,意思是说遵照田地的不同情况来管理农业生产。“所愿风雨时”,“所愿”是说所希望的;“风雨时”,希望天下多雨,然后回头望见南方的北斗星(南岳);《楚辞·招魂》:“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若云。”《史记·封禅书》:“天瑞应,乃建汉武庙,立后土祠于汾阴河西,如雍旁,或在萧何祠中。”这里的“风雨时”就是指天下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