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他山石,几度负贞坚。
推迁强为用,雕斫伤自然。
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烟。
更闻馀玉声,时入朱丝弦。
【注释】:
①石琴:指石制的琴。石琴枕,即以石作琴的枕。
②可怜他山石:意谓这些石头来自他乡,与故乡的石头不同。
③几度负贞坚:多少次辜负了那坚定不移的意志。
④推迁强为用:强行推移、雕琢,使它成为有用的物品。
⑤文含巴江浪:意谓石上的纹理像巴水之波,波澜起伏。
⑥色起青城烟:石的颜色就像青城外的烟雾。青城山在四川都江堰市西南。
⑦更闻馀玉声:更听那余音如玉的声音。
【赏析】:
《咏蜀客石琴枕》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石琴枕的质地和纹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之情。
首联“可怜他山石,几度负贞坚”,诗人首先感叹这来自他乡的石头是多么的珍贵,它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始终坚守着自己固有的本性。这里的“他山石”并非实指,而是暗喻那些来自异乡的人们或事物。诗人通过对“他山石”这一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他对家乡人民的怀念之情。
颔联“推迁强为用,雕斫伤自然”,进一步揭示了石头被雕琢的过程。原本坚硬的石头,经过人工的推迁和雕琢,变得不再那么坚韧,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之美,这无疑是一种遗憾。诗人通过对比“自然”与“雕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态度。
颈联“文含巴江浪,色起青城烟”则是对石头纹理的细致描绘。这里的“巴江”是指长江支流的一条重要河流,而“青城山”则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北。诗人通过将石头的纹理比作巴水的波涛和青城的云雾,巧妙地展现了石头的自然之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山水的深深眷恋。
尾联“更闻馀玉声,时入朱丝弦”则是一种想象,诗人想象着当石头被置于琴弦之上时,那清脆悦耳的玉声似乎更加悠扬动听。这里,诗人将石头与琴弦相联系,寓意着石头的坚硬与不屈,如同琴弦般能够发出美妙的音乐。同时,“时入朱丝弦”也暗示了音乐与人的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音乐文化的回忆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石琴枕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