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西峰末,怜君和气多。
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
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
石涧新蝉脱,茅檐旧燕窠。
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
□□□□□,风起送渔歌。
酬刘书记见赠
独在西峰末,怜君和气多。
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
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
石涧新蝉脱,茅檐旧燕窠。
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
□□□□□,风起送渔歌。
注释:
- 独在西峰末:独自站在西山的山脚下。
- 怜君和气多:可怜你总是和气可亲。
- 劳生同朽索:劳碌的生活与衰老相似。
- 急景似倾波:时光飞逝,如同倾覆的波浪。
- 禅者行担锡:和尚行走时背负着锡杖。
- 樵师语隔坡:樵夫说话时相隔山坡。
- 旱□生赤藓:干旱时苔藓生长得红润。
- 古木架青萝:古老的树木上覆盖着绿色的藤蔓。
- 石涧新蝉脱:石头间的溪流中有新蝉脱落。
- 茅檐旧燕窠:茅草屋檐下燕子的窝。
- 篇章蒙见许:文章受到赞赏。
- 松月好相过:松树和月亮相伴,相互照映。
- □□□□□,风起送渔歌:此处可能为诗句未完或误植,需根据上下文或其他资料补充完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与友情的赞美之作。首句“独在西峰末”点明了诗人独自置身于风景秀丽的西山之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接着,“怜君和气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性格和蔼可亲的欣赏。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生活的状态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都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岁月的快速消逝。同时,通过“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等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场景。
诗中还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如“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展示了山野间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以及“石涧新蝉脱”中的清新脱俗之感。此外,通过对茅檐老燕窠的描述,诗人也展现了自己对故乡、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表达了诗人对作品得到认可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则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崇尚清雅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与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