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初去日,已遇使君留。
及得寻东道,还陪上北楼。
江冲巫峡出,樯过洛宫收。
好是从戎罢,看山觉自由。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巴中初去日,已遇使君留:
- 诗句中的“巴中”指的是古代四川地区,而“初去日”则表明诗人刚离开这个地方。
- “已遇使君留”中的“使君”是指地方长官,表达了诗人被留任的消息。
- 及得寻东道,还陪上北楼:
- “及得寻东道”意味着诗人最终决定继续他的仕途之路。
- “还陪上北楼”表明他回到北方的官府,与上级官员一起。
- 江冲巫峡出,樯过洛宫收:
- “江冲巫峡出”描绘了长江在巫峡的激流景象。
- “樯过洛宫收”则描述了船只经过洛阳宫殿的情景。
- 好是从戎罢,看山觉自由:
- 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因为从军的经历而感到疲惫,现在渴望远离战乱,享受自然的平静。
- “看山觉自由”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巴中(今四川省一带)我刚刚离去那天,就遇到长官把我留在这里。等到我找到了前往东边的路,又陪伴上司登上了北楼。江水冲击着巫峡流出,船帆驶过了洛阳的宫殿。幸好我从军中退役,现在可以欣赏山野的宁静和自由了。
赏析
李频的《黔中罢职过峡州题田使君北楼》是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官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两句“巴中初去日,已遇使君留”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诗人在离开巴中时遇到了长官的挽留。这里的巴中,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象征着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通过这样的开头,读者能够迅速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同时,“使君”一词也透露出当时官场的氛围,长官的留任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感情的体现,也可能蕴含着某种政治考量或未来的发展机会。这种留任可能给诗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不安,也可能是他人生道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种情感的纠结为后续的内容铺垫了基础。
“及得寻东道,还陪上北楼”两句进一步展开对诗人命运的描述。在这里,“及得寻东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他既希望能够继续在官场中发展,又不愿意再次经历战争的洗礼。而“还陪上北楼”则揭示了诗人最终的选择——他决定回到北方的官府,与上级官员一同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一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前途的把握,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思熟虑。
第三联“江冲巫峡出,樯过洛宫收”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巫峡的江水奔流不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冲动;而洛阳宫殿则代表着权力的中心和繁华的世界。诗人通过这两个画面,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联系起来。他既感叹于自然景观的美,又感慨于人世间的沧桑变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层次感。
尾联“好是从戎罢,看山觉自由”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在这里,“好是从戎罢”表明了诗人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参军作战的决心和勇气。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意识到从军的艰辛和劳累,因此选择了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这里的“看山觉自由”不仅是对过去从军生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和憧憬。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黔中罢职过峡州题田使君北楼》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