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频送别,临水惜残春。
攀折隋宫柳,淹留秦地人。
含情归上国,论旧见平津。
更接天津近,馀花映绶新。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大意,然后逐句解读分析诗歌内容,最后对所赏析的诗句进行赏析,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语句,指出其艺术手法及作用或表达的感情。本题中要求“先输出诗句”,所以需要将原诗内容按顺序输出:淮南频送别,临水惜残春。攀折隋宫柳,淹留秦地人。含情归上国,论旧见平津。更接天津近,馀花映绶新。”
【答案】
①“淮南”指唐时江南东道扬州一带。②“临水”指送别的地点是淮水之滨。③“残春”指春天即将过去(暮春)。④“隋宫”指隋炀帝在扬州修建的行宫。
译文:
频频从淮南来送别,我站在水边感叹残春逝去。
摘下隋宫杨柳依依,我在秦地停留不愿离去。
我怀着深情回到京城,想与故交叙谈往事。
又到天津桥附近,看到落日余晖映红绶金带。
赏析:“临水惜残春”,点明送别之地为“淮水之滨”。这是送别诗中常用的一个意象:以水为媒介,抒发离别之情。诗人站在水边,面对残春,内心充满了感伤之情。“攀折隋宫柳”,写诗人来到隋宫遗址前,见到垂柳依然,不禁触景生情,想起隋炀帝在扬州修建的行宫,于是联想到自己在此送别友人的情景。“淹留秦地人”,写诗人久久留在此地,不想离开。“含情归上国,论旧见平津”,写诗人回到京城后,思念故交好友,希望他们能够相见。“更接天津近”,写诗人再次来到天津桥附近,看到落日余晖映红绶金带。诗人用“馀花”形容绶带,既写出了晚霞的艳丽,也写出了绶带的华丽和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