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寂寂草绵绵,云影山光尽宛然。
坏室基摧新石鼠,潴宫水引故山泉。
青云自致惭天爵,白首同归感昔贤。
惆怅林间中夜月,孤光曾照读书筵。
【注释】
“喷玉泉”:指泉水如玉液般涌出。冥会:即冥合、契合。诗八首:这是一首,是第四首。四丈夫:指四个诗人。同赋:共同作一首诗。
【译文】
落花飘零寂静无声,草木茂盛绵延无尽,云影山光都尽得其妙。
毁坏的屋基被新石所摧,积水引来了故山之泉。
青云直上自感惭愧,白发苍苍感慨昔贤。
怅惘中夜的林间月光,孤光曾经照耀过书堂。
【赏析】
这首诗是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作者与韩愈、李正己等在徐州相会时所作。此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的前两句,从“云影”、“山光”入手。落花飞絮,春意已浓;白云缭绕,山色欲暝。这自然景观给人以清新怡悦之感。但诗人笔锋一转,由物及人,由近而远,引出一个“寂寂”的主题。“寂寂”二字,不仅点明时间是在暮春,而且渲染出一种凄冷清冷的气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簌簌的落花声,感受到那萧瑟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感到诗人内心那种难以名状的惆怅。接着,诗人又用“绵绵”两字,进一步烘托出“草”的茂密。“草绵绵”,既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季节,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凄凉。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它以“落花寂寂”“草绵绵”为背景,以“云影山光”为衬托,把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写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之后,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坏室基摧新石鼠”,“坏室基”指废毁的屋基。“新石鼠”,是指石鼠。诗人看到新筑的屋基被石鼠破坏,不禁感叹自己命运的悲惨。“坏室基摧新石鼠”,表面写景,实际上却是借景寓情。通过这个典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多舛的深深感慨。
第四句,写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之后,心中产生了什么感想?“潴宫水引故山泉”,意思是说,积水引来了故山之泉水。这一句诗,表面上是写眼前的景象,但实际上也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这句诗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乡山水的无限怀念。
第五六句,写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之后,心中产生了什么感情?“青云自致惭天爵,白首同归感昔贤。”“青云自致”指诗人自己努力取得功名,“白首同归”则是指与朋友一起共度晚年。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名利看淡的情怀。
第七句,写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之后,心中产生了什么感想?“惆怅林间中夜月,孤光曾照读书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惆怅地坐在林间的中夜月光下,曾经明亮的月光曾经照过我的读书座位。这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看到月光之下的树林中的景色,实际上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这句诗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人又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