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
灵造良难测,神功匪易酬。
恒山北临岱,秀崿东跨幽。
澒洞镇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
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
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
荐玉申诚效,锵金谅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
塞近风声厉,川长雾气收。
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
景福如光愿,私门当复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邕的作品,全诗如下:
恒岳晨望有怀
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
灵造良难测,神功匪易酬。
恒山北临岱,秀崿东跨幽。
澒洞镇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
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
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
荐玉申诚效,锵金谅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
塞近风声厉,川长雾气收。
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
景福如光愿,私门当复侯。
注释
- 二仪均四序:指天地、阴阳和四季。
- 五岳分九州:中国历史上把黄河中下游的五个大山脉(太行山、王屋山、霍山、华山、恒山)称为五岳。这五座大山在地理上分别代表了中国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
- 灵造良难测:形容自然景观的奇妙和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
- 神功匪易酬:形容自然的力量伟大而神奇,不是轻易可以报答的。
- 恒山北临岱:恒山位于山西省,与泰山相邻。岱即泰山。
- 秀崿东跨幽:形容恒山的山貌秀丽,横跨幽深的地方。
- 澒洞镇河朔:形容恒山的雄伟壮丽,如同一个伟大的守卫者。
- 嵯峨冠嵩丘:形容泰山的峻峭高耸,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
- 禋祠彰旧典:祭祀活动显示古代礼仪的规范。
- 坛庙列平畴:祭祀用的场所排列整齐,像平原一样宽广。
- 古树侵云密:古老的树木密集地生长在云端之上。
- 飞泉界道流:飞流的泉水沿着道路奔流。
- 从官叨佐理:官员们承担着治理的责任。
- 衔命奉珍羞:奉命带着珍贵的食物去奉献。
- 荐玉申诚效:向神灵展示诚心,献上美玉。
- 锵金谅有由:声音清脆悦耳,必定有其原因或道理。
- 郊原照初日:郊外的原野在清晨时分被初升的太阳照亮。
- 林薄委徂秋:树叶渐渐稀疏,到了秋天。
- 塞近风声厉:靠近边塞的地方风声呼啸。
- 川长雾气收:河流广阔,雾气开始消散。
- 他乡饶感激:他乡的人往往充满感激之情。
- 归望切祈求:渴望早日回到家乡,祈求平安。
- 景福如光愿:希望的景色如同明亮的光辉一样美好。
- 私门当复侯:私门应当恢复侯位。这里可能是指李邕自己的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恒山、泰山的古诗,展现了自然的壮观美景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首联“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表达了宇宙间的和谐与平衡。中间两联详细描绘了恒山和泰山的自然景观,以及古人对它们的祭祀和崇拜。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