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郗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解析与翻译

1. 首句释义与注释

“荣家兼佐幕”: 此句表明从叔在荣耀的家族中担任辅佐官职,同时也暗示其可能因公务繁忙而远离家乡。
“叔父似还乡”: 这里用“还乡”比喻叔父如同返回故土般地回到自己的家族,表达了对从叔即将离开家园、投身于仕途生涯的不舍之情。

2. 第二句释义与注释

“王粲名虽重”: “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此处用其比喻从叔虽然名声显赫但尚未达到顶峰。这反映了诗人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及对其尚未充分展现才能的遗憾。
“郗超髯未长”: 郗超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此诗中以郗超为比喻,意味着尽管从叔有才华,但其外貌或形象尚未完全显露(即“髯未长”),暗喻他的外在形象尚未完美呈现。

3. 第三句释义与注释

“鸣桡过夏口”: “夏口”指的是长江中的一个重要渡口,此处用“鸣桡”形容船只行驶时的声音,象征旅途的开始和出发,也暗示从叔将踏上新的征程。
“敛笏见浔阳”: “敛笏”是指收起手板,通常与官员行礼或正式场合相联系。此处指从叔准备向浔阳致敬。

4. 第四句释义与注释

“后夜相思处”: “后夜”指的是夜晚之后或将来某个时刻,“相思处”则表达了诗人对从叔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思念之情。
“中庭月一方”: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中庭中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而从叔却身处他方,无法共享这份美好,体现了一种离别后的孤独感。

5.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从叔即将离开家园的不舍之情。诗中既有对从叔未来成就的期待,也有对其外貌及身份的微妙暗示,以及对离别场景的深情刻画,整体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交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