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迟迟云外尽,杳杳树中生。

残月暗将落,空霜寒欲明。

楚人皆掩泪,闻到第三声。

注释

  1. 巴水:指流经今四川的巴渝地区(包括重庆一带)的长江支流,即今天的嘉陵江。
  2. 天边路:形容道路遥远、辽阔,好像延伸到天际。
  3. 啼猿:猿猴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猿鸣常被用来象征悲凉或哀愁的情感。
  4. 伤客情:表达离别之情,触动离人心中的伤感。
  5. 迟迟:此处用来形容天色渐晚,时间延长。
  6. 云外尽:形容天空中的云彩渐渐消失在视野之外。
  7. 杳杳: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形容树木的轮廓在昏暗的月光下显得朦胧。
  8. 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意味着夜晚即将结束。
  9. 空霜:指空气中的露水已经结成的薄冰,寒冷之意。
  10. 寒欲明:天气寒冷,但霜已结成薄冰,即将变得明亮。
  11. 楚人: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人们,这里泛指居住在此地的人。
  12. 掩泪:用手帕等物品遮掩眼泪。
  13. 第三声:可能是指夜深人静时猿的叫声次数增多,每次都触动听者的悲伤情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深夜中巴水边的凄凉景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不舍与哀叹。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充满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艺术世界。特别是“听到第三声”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更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种随着夜色加深而愈发强烈的离愁别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