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江不可涉,孤客莫晨装。
高木莎城小,残星栈道长。
袅猿枫子落,过雨荔枝香。
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注释】
何兆:诗人的朋友,因参加科举考试不第而归蜀。下第:指落第。
重江不可涉:长江两岸的山很高大,渡口被阻断了。重江:两重江河,指长江。
孤客莫晨装:没有同伴的客人,不要在早晨赶着装束去登程。
高木莎城小:高大的树木丛生,笼罩着古城,显得幽深。莎城:莎草覆盖的古城,成都的别称。
残星栈道长:残星映照,长长的山路。残星:指天将晓时出现的金星。
袅猿枫子落:飘荡的猿猴,散落的枫叶,纷纷扬扬地落下。袅:飘荡。
过雨荔枝香:经过暴雨后,荔枝散发出阵阵香味,令人陶醉。
劝尔成都住:劝说你留在成都。劝尔:劝你。成都:作者的故乡。
文翁有草堂:西汉文翁曾任蜀郡太守,在成都修建官舍,后人称之为文翁草堂。这里指作者在成都的住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落第朋友写的安慰诗,也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写景,写友人乘船渡过岷江、金沙江,来到四川境内的险要地方——剑阁。“重江”两句,点明友人此行的目的和心情。“重江”,既指险峻的岷江、金沙江,也指重重阻隔的仕途;“孤客”、“莫晨装”,则写出友人此时的心情和处境:他身无伴侣,不能在早晨出发,只能乘船渡过重重江河,来到蜀中的险要地带。此句以“重江”总起全诗。
颔联写景,写友人抵达蜀地之后所见之景:高大的树林丛生,笼罩着古城(即剑阁)。“高木”一句,不仅写出剑阁的高耸入云,而且暗示了此地的地势险要,行人稀少。而“孤客”、“莫晨装”三句,则进一步烘托出朋友此刻孤独凄凉、愁绪满怀的心境。这两句诗,与前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句同中有异,异而有合:二者都写出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但前者着重于写自己“宦游人”的身份,突出游子在异地的孤独;后者着重于写物候的变化,突出游子对春天的喜爱。二者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颈联写景,写友人在蜀中的感受:高高的树木,茂密的草丛,遮蔽着古城;残星映照着漫长的栈道。“袅猿枫子落”一句,既写了蜀地秋日的景象,又渲染了旅途上的寂寥之感。“过雨荔枝香”一句,既写出了蜀中特产荔枝的清香诱人,又表现了诗人品尝荔枝时的满足喜悦。这两联诗,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蜀中风光,渲染了诗人旅途上的寂寞感和愉悦心情。其中“高木莎城小”“残星栈道长”二句,尤为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传诵。
尾联抒情。诗人用“劝尔”二字,把话转到朋友身上,劝慰朋友不要急于返京应试,因为成都有文翁留下的草堂,可以暂居休憩,等待时机再做文章。这四句诗,写得委婉含蓄,情意绵绵,既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爱护、体贴;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忧虑、不安,以及对朝廷的忠诚、耿介。这四句诗,既是对朋友的勉励,又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和表白,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朋友的安慰劝勉,又有景物描绘。二者相互交融在一起,浑然天成,相得益彰。二、虚实结合。全篇写景,都是实写,但在结尾处却虚笔带出“劝尔成都住”,既虚中有实,又使诗意更显丰富。三、语言清丽自然。全诗语句流畅,平易自然,不加雕饰,清新可喜。如“高木莎城小”中的叠字运用就很有特色。四、善于用典。“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二句,用典贴切,寓意深远。文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成都修治官舍,广招贤才,发展经济文化,使成都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留下了许多遗迹。因此,这里的“文翁”就是指作者在成都所住的地方——文翁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