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
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白,他以自己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 这句诗描述的是江水的清澈和阳光的明亮。”水色含群动”表示江水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澈透明,仿佛可以看到水中的所有生物。”朝光切太虚”则形容朝阳照耀下的景色,给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
“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年侵频怅望”意味着岁月无情,人们常常因时光的流逝而感到惆怅。”兴远一萧疏”则形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兴致也会逐渐消减,生活也会变得更加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这句诗描述了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存状态。”猿挂时相学”意味着猴子挂在树枝上时,它们互相模仿,学习生存技巧。”鸥行炯自如”则形容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任何束缚。
“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瞿唐春欲至”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瞿塘峡(即瞿塘山脉)的春天尤为美丽。”定卜瀼西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定居下来的愿望。
综合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画卷。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江水清澈、阳光明媚的景象;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通过观察自然中的动物行为,传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并以对未来生活的期许结束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