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千树橘,不见比封君。
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
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
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故乡、长期漂泊在外的感慨。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诗人以三峡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百舌鸟以其独特的叫声在春天尤为引人注目,而这里的百舌似乎在无言之中流露出了某种无奈和哀愁。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可能无法再享受如此美景的忧虑。

“此邦千树橘,不见比封君”: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橘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丰收,诗人通过对千树橘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家乡繁荣富饶的记忆和对失去这一切的悲伤。

“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养拙指的是退隐生活,干戈是指战争,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在战乱时代选择归隐的生活态度。诗人描述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宁静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的高洁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杜甫的这首诗作于唐大历元年(766年)暮春迁居夔州瀼西之后。诗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回忆,也有对国家现状的深切担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杜甫展现了一位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持。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更是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