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
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
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着衣裳。
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鉴赏诗歌语言时,首先要注意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然后还要考虑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本题主要考核炼字和炼句的能力,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去岁兹辰捧御床”意思是:去年这个时候(我)在皇帝的座车前侍奉着。“兹辰”,指去年这个时候,也就是去年的今天。“今夕何夕”,“今夕”即“今年”的“今夜”。“兹晨”,指今年这个早晨。这里的意思是:去年这个时候(我)在皇帝的座车前侍奉;今年这个时候,又到了皇帝的座车前侍奉。“兹辰”、“兹晨”互文见义,指代去年和今年的今日。“捧御床”,形容侍奉的恭谨。“五更三点入鹓行”,五更三点,是天还未亮的时候;而此时,在殿廷之上,百官列班,侍卫分立,皇帝居中坐定,文武百官按品级、官职依次排列,肃然站立或躬身行礼,场面庄严,秩序井然,故称“鹓行”。这一句说:去年这个时候,(他)也曾经侍奉过(皇上)。“鹓行”,鹓鸟行列,比喻朝臣的行列。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而来,用“欲知趋走伤心地”承上启下。“趋走”,奔走。“伤心地”,指那些因失势而流落、遭贬谪的地方,如岭南、东川等地;也泛指朝廷。这句是说:想要知道奔走流落伤心之处在哪里。“正想氛氲满眼香”,写自己的感受。“氛氲”,香气四溢的样子。“香”,指花香;也可理解为香气弥漫,这里指宫廷中花木葱茏,百花齐放的美丽景象。“正看”,正在观看。“满眼”,布满眼前。这句是说:想要看到那芬芳弥漫、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第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与心情。“无路从容陪语笑”,“无路”,没有机会,没有门路。“从容”,悠闲自得的样子。“陪语笑”,陪侍在皇帝身边与皇帝谈笑风生。这句是说:无法悠闲自在地与皇帝谈笑风生。“有时颠倒着衣裳”,衣襟凌乱不整,衣冠不整。“颠倒”,形容衣服凌乱的样子。“衣裳”,衣着。这句是说:有时衣服会颠倒着穿。“有时”是说有时候。“颠倒”,衣襟凌乱不整。“有时”是说有时候。“衣裳”,衣着。这句是说:有时候会衣服颠倒着穿。这句是说:有时候衣襟颠倒着穿,衣带凌乱不整。
第五、六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与心情。“何人错忆穷愁日”,“何人”疑问词,指谁。“穷愁日”指贫困忧愁的日子。“愁日”,指贫困忧愁的日子。“愁日愁随一线长”,意谓:愁苦的日子一天天地加长,像一根线一样不断延伸。“愁日”,指贫苦的日子。这句是说:那些日子多么漫长啊!
【赏析】
这首诗为送别之作,抒发了送别友人之际,对友人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同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及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全诗以“奉寄”二字起笔,紧扣题目,点明题旨。首句交代了送别对象和送别的时间,并暗示了送别的缘由;次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三、四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忧虑。
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全诗以虚为主,只有一二两句是写实。其余各句都是想象之辞,把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情实感写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