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诗句解析:
-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上奏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见(”拾遗”可能指的是谏官),但他总是选择隐居在水边的竹林中,过着悠闲的生活(”懒性”表示不喜欢官场的忙碌,”从来”表示一直都是这样)。
-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诗人被皇帝召见(”奉引”指奉命出行),但他并不想骑马去沙苑(”沙苑马”可能是地名),而是选择在锦江边钓鱼(”真钓锦江鱼”表示真正享受钓鱼的乐趣)。
-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诗人以东晋时期的谢安和阮籍为例,他们虽然才华横溢,却并不追求名利,与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诗人被皇帝召见,却被迫离开家乡,心中充满矛盾和不安(”枉沐旌麾出城府”表示被皇帝召见,”旌麾”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指挥的军队,”枉沐”表示被迫接受)。他看到家乡的土地荒芜,决定亲自耕种(”草茅无径欲教锄”表示要亲自耕种田地)。
译文: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对朝廷征召的回应,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名利的不屑。诗中通过对比谢安、阮籍等人的例子,强调了自己的清高和淡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