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注释】
诸将五首:指唐代诗人高适的《封丘作》诗,共五首。“诸将”是诗中自指,言自己有志恢复中原,但朝廷不重用。
韩公本意筑三城:韩公:指韩朝宗(字退之)。本意:本心。筑三城:筑三座坚固的城池。汉旌:汉代的旌旗。指唐朝的旗帜。
尽烦回纥马:尽:全部;烦:烦劳;回纥马:回纥,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之一。回纥马:代指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军队。
翻然远救朔方兵:翻然:突然的样子;远救:远道救援;朔方:即北庭都护府所辖地区,在今甘肃武威一带。
胡来不觉潼关隘:胡:吐蕃;潼关:在今河南省陕县东。
龙起犹闻晋水清:龙起:指安史叛军从河源发兵南下,直逼洛阳。犹:仍然;闻:听见;晋水:指晋州附近流经的黄河支流沁河水;清:清澈,指河水未被污染。
独使至尊忧社稷:独:单独地;至尊:皇帝。忧社稷:忧虑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社稷:古代对国家的一种称谓,指国家政权。
诸君何以答升平:答:回答;升平:太平盛世。诸君:指诸将。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诗人以历史人物韩朝宗的事迹为题材,借题发挥,抒写了他对唐王朝的忧患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联写诗人原有意收复失地,建立功名。韩朝宗曾想筑三座城池,以防御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入侵。
颔联写由于朝廷误信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奸计,以致吐蕃等少数民族乘虚而入,直捣潼关,使中原陷入战火之中。
颈联写安史叛军从河源发兵南下,直逼洛阳,河水也被污染了。
末联写只有诗人一人担忧国家命运和前途,希望诸君能报效国家,使国泰民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受到排挤的无奈与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