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共五首。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诸将五首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注释:
- 洛阳宫殿化为烽(烽火):指唐末战乱时期,洛阳的宫殿变成了战争的象征,象征着战火连天、国家衰败。
- 休道秦关百二重(不必说秦朝的关口有一百零二重):这里的“百二”是夸张的说法,意指即使有重重关口也抵挡不住战争的侵袭。
- 沧海未全归禹贡(大海还未完全回归到古代大禹治理下的疆界):这里的“沧海”指的是黄河,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海”,意指黄河尚未完全恢复其原本的河川面貌。
- 蓟门何处尽尧封(蓟门地区何处都是尧帝所封之地):蓟门是今北京一带古称,尧帝曾在此设立诸侯国,但后来被周武王灭掉,所以这里用“尽尧封”来形容战乱之后的荒芜景象。
- 朝廷衮职虽多预(虽然朝廷中的官员有很多参与政事的机会):这里的“衮职”指朝廷的官职,“多预”表示参与政事的机会多。
- 天下军储不自供(天下的军队储备物资并不由自己供应):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战争频发,国家财政紧张的局面。
- 稍喜临边王相国(稍微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临边地区的王侯大臣):这里的“王相国”泛指地方长官,他们在边疆地区抵御外敌,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 肯销金甲事春农(愿意脱下盔甲,在春天耕种):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愿意投身于农业生产的将军们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宫殿化为烽烟、黄河未完全回归至古代大禹治下的状态、蓟门成为荒废之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破坏和国家衰败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秦关百二重”和“蓟门何处尽尧封”等意象,强调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通过对朝廷衮职多参与军务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国库空虚的状况。最后一句“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则是对那些愿意投身于农业生产、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将军们的赞扬和感激。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社会现实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破坏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