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诗句翻译与注释:
- 楠:樟树,常绿大乔木,产于中国南方。
- 倚江楠树草堂前:在草堂的面前,靠着长江的楠树。
- 故老相传二百年:故人传说,这棵楠树至少有两百年的历史。
- 诛茅卜居总为此:选择在这里定居总是因为这里(指楠树)的缘故。
- 五月仿佛闻寒蝉:好像能听到寒蝉的声音,虽然不是真正的蝉声,可能是风吹过楠树发出的沙沙声。
- 东南飘风动地至:东南方向刮来的强风,可以吹到整个地面。
- 干排雷雨犹力争:楠树枝干上挂着的雨水,仍然奋力抵抗雷雨的力量。
- 根断泉源岂天意:楠树的根部如果断了,那么它是否真的是被天意所伤呢?
- 沧波老树性所爱:这棵经历了岁月沧桑的大树,是作者所钟爱的对象。
- 浦上童童一青盖:浦上的小溪水清澈见底,如同一片青绿色的伞盖。
- 野客频留惧雪霜:野客人经常来留宿,害怕雪霜之苦。
- 行人不过听竽籁:过路人只愿意聆听美妙的自然声音,而不打扰这里的宁静。
- 虎倒龙颠委榛棘:形容自然界的混乱和破坏,就像猛兽倒伏、龙蛇颠倒一样。
- 泪痕血点垂胸臆:这里用“泪痕”和“血点”形容楠树被风雨摧残的痕迹,仿佛它的伤痕累累。
- 我有新诗何处吟:我有什么新的诗歌可以在哪里吟咏呢?
- 草堂自此无颜色:因为楠树的存在,草堂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句“楠”引出了整首诗的主题,随后通过对楠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它深深的喜爱和敬仰。接着,诗人描述了楠树所在环境的特点,以及它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下来的几联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大自然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五月仿佛闻寒蝉”到“东南飘风动地至”,再到“虎倒龙颠委榛棘”,诗人运用拟人化和比喻的修辞技巧,将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些美好的景色并没有给楠树带来永久的保护,反而使它遭受到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最后一句“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诗人发出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对楠树及其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通过对楠树命运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