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注释】

夔州:地名,今属重庆市。

土风:指当地风气。坐男:男子坐于家里。使女立:妇女站立于门外。门户女出入:指妻子外出工作而丈夫留在家里。更:又。

负薪:砍柴。

双鬟:女子的发髻或头饰。

射利:指以盐井之利谋生。

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南,为汉代王昭君出塞的地方。

【赏析】

此诗是《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九所载。作者不详。这是一首写劳动妇女生活的诗,通过妇女悲惨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情况。前四句写其出身、婚姻和生活状况;后十句主要写她从事的劳动内容和艰苦的环境条件,最后两句写她的处境。这首诗对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作了有力的揭露。

开头二句说,一个名叫李氏的少女,年纪很轻就出嫁了,到了四十岁还没有丈夫。这里用“半华”来形容李氏的美貌。三句写她因年已老,又遭丧乱,所以至今没有婆家。四句写她在娘家时,由于家境不好,只好到外面去出卖劳力,卖柴卖菜,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

接下来四句,写她被迫离开娘家,去给人家当媳妇。这四句中,“坐男”一句最耐人寻味。原来在旧时农村里,男人大都在家中,只有女人才需要出门去干农活,因而“坐男”一词就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十犹八九负薪归”一句,写妇女们辛辛苦苦砍柴回来,所得的报酬仅够自己勉强度日而已。以下八句,写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劳动的情景。“至老双鬟只垂颈”,写她们头发已经白了还不得不弯着脖子干活;“野花山叶银钗并”,写她们头上插着野花和山叶一样的银钗;“筋力登危集市门”一句,写她们在崎岖险峻的集市门口挑担子;“死生射利兼盐井”,则写她们为了生存,甚至不惜冒险去打盐井。“地褊衣寒困石根”,写她们衣着单薄,在石根上冻得发抖。“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是说她虽然长得不漂亮,却能嫁给那样富有才华的皇帝(唐玄宗),这又是为什么呢?

虽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感情真挚,充分表达了劳动妇女在苦难生活中的悲惨境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与李白的《秋浦歌》等作品一脉相承,都表现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