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后苦寒行二首(其一)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译文:

在南边的地区,瘴气一直弥漫不散,从太古时期开始就没有下过一场大雪。蛮夷的长老们因为天气寒冷而感到怨恨,好像昆仑山的天关都被冻裂了一样。玄猿因为寒冷无法张开嘴巴鸣叫,白鹄的翅膀下垂眼睛流血,仿佛想要用眼泪来修补地面的裂缝。

注释:

  • 南纪巫庐瘴:指的是南边地区的恶劣气候和环境状况。
  • 无尺雪:指自太古以来从未见过下雪的情况,形容极端的寒冷。
  • 昆仑天关:昆仑山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为天地之间的天然屏障,象征着自然的严酷。
  • 口噤:形容因为寒冷而难以发出声音。
  • 翅垂眼流血:形象描绘了白鹄因寒冷而无力飞翔、挣扎求生的艰难状态。
  • 安得春泥:春天的泥土可以用来修复地面,这里表达了对温暖环境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南纪巫庐地区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玄猿、白鹄等动物因寒冷而表现出的不适与痛苦,深刻地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严酷和居民生活的艰辛。诗中“口噤不能啸”和“翅垂眼流血”等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观察和感悟。此外,诗末的“安得春泥补地裂”不仅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民对于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不懈努力。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深刻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社会状况及其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杜甫诗歌作品中反映民生疾苦的重要篇章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