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
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注释】

君:您。黄鹄:黄鹤,这里指白鹭(一种水鸟)。五尺童:五尺高的小孩。老翁:老人。畦:田地。遗穗:留下谷物的穗儿。荡尽:一空无剩。鳞介:指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腥膻:鱼、肉等有腥味的食物。素:原来。忍饥:忍受饥饿。西复东:向东又向西。鲁门鶢鶋:《诗经·周南》中的《关雎》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鲁门是借指君子。蹭蹬:《诗经·小雅·车舝》中有“我行既集,盖云归止;我仆维斨,执热用兴”,这里的“斨”字也作“蹭蹬”解,意为行走艰难。避风:躲避风浪。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为官时所作。当时,杜甫因遭权臣排斥,被贬出京城。诗人在离开长安之前,写了一首《白凫》,表达了他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想到黄河之滨去看一看,因为那里还有他的母亲和兄弟姊妹在那里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想到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正遭受着战乱带来的巨大痛苦。这种矛盾心理使诗人十分痛苦。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君不见”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看”。这一句意思是“你没有看见吗”。接着作者指出,他所看到的黄鹤,已经变成了白凫,而且像一位老翁一样,在天寒岁暮的时候,在波涛汹涌的河流里漂流。这里以黄鹤比君子,以白凫比喻小人,以老翁形容自己的年华老去。这一比喻非常生动形象,富有深刻的思想性。接下来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白凫在河流里的生活状态。它整天忍受饥饿,四处游荡,没有固定的栖息地。而那些曾经与它同类相游的动物们,却都躲开了风浪。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小人的愤恨之情。

最后三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鲁门鶢鶋”是借指君子。《诗经·周南·关雎》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说,这里借以表达自己对贤人君子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贤人君子们在战乱年代,往往要躲开风浪,过着艰难的生活。而小人则常常在战乱年代得到好处。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

此诗是杜甫在流寓蜀地期间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他对人生道路艰难的认识,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忧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