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古代圣贤孔子未能在鲁国实现教育理想而深感遗憾的诗作。诗人以孔子为象征,表达了对知识传播和教化使命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孔子的困惑与挫折,以及对知己话语的感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境界,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积极传承和弘扬教化之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