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哀哀背朔方,馀霞倒影画潇湘。
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
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巷一蓬霜。
侬家本是持竿者,为爱明时入帝乡。
【注释】
①湘浦:即潇湘,这里指湖南洞庭湖一带。
②朔方:北方。
③馀霞倒影画潇湘:傍晚的残霞映照在潇湘的水面上。
④长汀:水边平地。
⑤古渡:古老的渡口。
⑥寒花:指冬梅。
⑦鬼树:指枫树。
⑧渔舟:指渔船。渔人早上出来打渔。朝巷:早晨的小巷。
⑨侬家:我家。持竿者:钓鱼的人。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初至长安时。
首联:“鸿雁哀哀背朔方,馀霞倒影画潇湘。”起句“鸿雁”二字为全篇定调,鸿雁传书,本非人间事,而诗人却信以为真,可见其思念之情深重。“哀哀”两字将鸿雁拟人化,写出了它们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背朔方”三字点明雁北归的方向是北方,也就是诗人所思念的家乡。“馀霞倒影”四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余晖映照在潇水河面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画潇湘”三字则表明这幅美丽的画面就是潇水河面的倒影,也可以说是诗人心中的美好回忆。
颔联:“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长沙看到的风景。长满青草的长汀在春天里泛起层层绿浪,古渡边的寒梅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娇艳。这里的“愁春浪”和“倚夕阳”都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颈联:“鬼树夜分千炬火,渔舟朝巷一蓬霜。”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的景色。在深夜时分,树木的影子映照在千盏灯火之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早晨的渔民们则在渔舟上留下了一层薄薄的霜。这里的“鬼树”指的是高大的枫树,而“渔舟”则是指渔船。这两个词都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侬家本是持竿者,为爱明时入帝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家乡,但是仍然怀念着家人和自己曾经的生活状态。他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家乡享受那种宁静和快乐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许多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珍惜当下、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