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
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曚昽秋,怨气阴云结。
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注意“陇头行”是题目,要注意“彷徨”,意为徘徊、犹豫不决;“呜咽”,指水声悲切;“寒沙”意为寒冷的沙滩,暗喻边疆的艰苦环境;“白骨风霜切”,意为白骨被风吹日晒而显得更加凄凉;“薄日曚昽秋”,意为秋天的阳光微弱;“怨气阴云结”,意为怨恨的云雾弥漫在天空中;“杀成边将名”,意为因为战死沙场的将士而被记功;“名著生灵灭”,意为使人民的生命受到摧残。
译文:
行人在何方徘徊,在陇头上听到呜咽的水声。
寒冷的沙漠里战死的将士令人愁苦,那些白骨在风中瑟瑟发抖。
秋天的阳光弱小无力,怨恨的云雾弥漫天空。
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因为战功而被记功,他们的姓名和事迹流传至今。
赏析:
《陇头行》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写边关之苦、征夫之哀、戍卒之怨,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人通过描绘陇头的凄清景色和戍边士兵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们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的前两句,点明陇头,勾勒出一幅苍凉的边塞风光图。首句“行人何彷徨”,点出行人徘徊不定的原因。第二句,写陇头流水发出呜咽之声,渲染出边地荒凉、寂寞的气氛。三、四句写边地气候恶劣,寒沙之中,有无数战士战死沙场,尸骨暴露,饱受风霜之苦。五、六句写边关的秋景,秋高月落,边关孤寂冷清,怨气凝结,愁云惨淡。
最后四句描写了戍卒们的生活状况。他们为国捐躯,却只能换来一个“杀”字的功名。他们的名字虽然传颂千古,但他们的亲人却无法享受这等荣誉和待遇。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凄婉,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