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注释】
1、“遥伤”:思念。
2、“茅山:在今江苏南京南。孙尊师:指孙位,字公静,会稽上虞人,南朝宋时画家和书法家,擅画人物、佛象及鸟兽。
3、“蝉蜕”:《庄子·外物》:“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文选》李善注引郭象云:“夫胡蝶,虫之精也。自无变于英毫芒之端,而适得道以已化,犹庄周变化胡蝶也。胡蝶不自媒其为蝶也,而适适然自适,奚假周哉!”“虚白”:道家语,谓心无杂念。《列子·黄帝篇》:“黄帝游乎华胥氏之国……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有身,吾有何患。”
4、“蜺(ni)”:彩虹。
5、“剑解”:指剑术解除。剑法高妙,能令敌人闻风丧胆,故称“剑解”。
6、“同人:指作者的朋友。李白诗《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7、“黄鹄(hu)”:《史记·屈原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言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说不行也、天下皆以寡人为不然也,是时楚威王使大夫因苏厉说秦惠王以伐楚,大王惑于奸言而不信太子也。后楚威王薨,楚太子立为王,以父丧去之,太子既亡散,思想欲归就太傅靳尚,太傅、靳尚怀禄贪地,见丧君众流乱,无人纳王,恐祸及其身,乃上书谏王曰:“……‘虎豹九关……’此盖劝王急远工艺,无得习焉。”秦王曰:“为之柰何?”对曰:“大王尝闻楚人谚曰:“楚有才,于此车下伏矣!”王乃使人问太子安在,果舍业来奔……”
8、“班麟(lun 麒麟)”:麒麟为古代瑞兽。古人以“麟凤龟龙”并称四大吉祥之物。此处指朋友。
9、“惟应”:应该。
10、“鲍靓”: 三国吴诗人,字孝先。
【赏析】
本诗是诗人怀念好友的赠答之作。诗人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寄寓在对自然界的描绘之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第一首前四句用典。首句“蝉蜕遗虚白”,典出《庄子》,意谓自己虽学道成仙,却还保留着凡胎俗骨的躯壳,犹如脱去皮壳的蝉儿一样。“虚白”就是道家所说的“真空”。次句“蜺飞入上清”,也是出自《庄子》。据郭象注解:“夫胡蝶,虫之精也。自无变于英毫芒之端,而适得道以已化,犹庄周变化胡蝶也。胡蝶不自媒其为蝶也,而适适然自适,奚假周哉!”意思是蝴蝶虽然变化万千,但它始终没有改变它的本来面目,只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已。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虽然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但还没有脱离尘世的烦恼。
第三首前三句写朋友之间互相理解的情形。首句“同人悲剑解”,指自己和朋友们都感到解脱了。因为自己的剑术已经解除了,不再需要担心被敌人所杀。次句“旧友觉衣轻”,则是说自己和那些老朋友都已脱下了战衣,换上了平民的衣服。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尾句“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意思是只有在鲍靓家中,才能听到那优美的琴声。这里的“鲍靓”指的是鲍照,南朝齐诗人,字明远。鲍照曾作《夜坐吟》,其中写道:“寒暑既几移,岁暮兹晨夕。悠悠天路长,中夜独不寐。徘徊将达曙,婉娈弹鸣瑟。弦声有余哀,引商刻余韵。”这首诗中的“中夜”二字,正是用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