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
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
无谋堪适野,何力可拘原。
只有容身去,幽山自灌园。
诗句释义:
- 壮龄心已尽: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晚年时,心中的愿望和追求已经达到一个尽头,感到心灵上的空虚。
- 孤赏意犹存: 尽管感到内心的空虚,但依然保有一种欣赏自然、回归自然的想法或愿望存在。
- 岂望图麟阁: 这里“麟阁”指的是皇家收藏文物的地方,诗人表示并不奢望自己的名字能够被刻在那样的高阁之上。
- 惟思卧鹿门: 诗人思念的是像鹿一样的隐逸生活,强调了归隐的愿望。
- 无谋堪适野: 表示没有策略去顺应自然的田园生活,可能是指缺乏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或条件。
- 何力可拘原: 表示即使想要归隐,但似乎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约束自己回到自然之中,或许也表达了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感。
- 只有容身去: 最后一句表明,虽然心中有志向却无能为力,但是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环境。
- 幽山自灌园: 诗人选择离开后,决定在幽静的山林中自行种植园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译文:
壮年时期,我的心思已经用尽,但我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欣赏和向往。我不再梦想成为名士,只希望能过上隐居的生活,就像卧在鹿角下的一样。我没有策略去顺应自然的田园生活,也许我真的没有这样的能力。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离开这个环境。最后,我在寂静的山林里开始自己种菜养花,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他对于人生、自然与归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的是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深深向往。从字面上看,“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等句透露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怀有未泯的热情;而“岂望图麟阁”、“惟思卧鹿门”则是诗人对传统文人理想的深刻反思。最后两句“无谋堪适野”,“幽山自灌园”,则描绘了诗人最终的选择:放下世俗的纷扰,回归大自然,享受一份清静的生活。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