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馀。
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注释: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野竹林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馀”描写了野竹生长在溪边的情景,竹子自然形成的道路蜿蜒曲折,延伸到三里之外。这里的“自成径”表现了野竹的生长环境,而“绕溪三里馀”则描绘了溪流旁野竹的生长范围,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颔联“檀栾被层阜,萧瑟荫清渠”进一步描绘了野竹的生长状态。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野竹比作层层叠叠的山峰,用“被”字形容野竹与山石的关系,形象地展现了野竹的生机勃勃。同时,“萧瑟”一词则传达出野竹在秋日中的凄凉之美,给人一种凄美、孤独的感觉。
颈联“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进一步描绘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环境。这里,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日落时分,树林显得宁静而深沉;风吹过时,山谷显得空旷而寂静。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环境,而且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野竹与山林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尾联“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田家故人少”指的是诗人远离家乡,难以再见到昔日的故人;而“谁肯共焚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与故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渴望,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这两句诗句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野竹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和自然环境的描述,以及对于田家故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同时,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人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