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注释】
花药栏:指王孙(贵族子弟)的园林。花药栏,指花草药草所构成的栏杆。
蕙草:即蕙兰,一种香草,春时开白色或淡紫色的花,夏秋间结子。碧:绿色。
兰花:即兰草,亦称“幽兰”,一种香草,秋后开黄绿色的花,有香气。红:红色。
四时:一年四季。发英艳:开花吐艳。三径:三条小道。芳丛:花草茂盛的地方。
秀色:美好的容貌或风度。濯清露:洗涤在清凉的泉水中。鲜辉:鲜明灿烂的光辉。惠风:和煦温暖的春风。
王孙:贵族子弟。未知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幽赏:隐居的欣赏。竟:到底。
【赏析】
这是一首咏园景诗。开头二句写花药栏中的景物;中间二句写景物的美;后面二句以王孙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朴素,风格清新雅致。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诗人首先从色彩着笔,写出花药栏中花草的色彩之美。“蕙草”、“兰花”都是名贵的花草,它们的颜色不同,各有特色:“蕙草”是春日里碧绿的,而“兰花”则是秋天里红艳的,这就突出了春天和秋天这两个季节的特色。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诗人进一步从时间着笔,描绘花草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色。“四时”是指一年四季,这里用“四时”来强调时间的长久。“发英艳”指的是花开得旺盛,“满芳丛”则是指花草繁茂地聚集在一起。这两句既赞美了花草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秀色”指的是花草的优美姿态,“濯”在这里是沐浴的意思,“清露”是清澈的晨露,“鲜辉”则是光彩照人的阳光。“摇”在这里是摇曳、晃动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花草在阳光下摇曳多姿的景象。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感慨:“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诗人将自己比作贵族子弟(王孙),感叹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享受那幽静的美景(幽赏);同时也表达了他羡慕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的愿望(竟谁同)。这既是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花草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