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峰前月,三声猿夜愁。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必是归星渚,先求历斗牛。
还疑烟雨霁,仿佛是嵩丘。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十二峰前月,三声猿夜愁。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必是归星渚,先求历斗牛。还疑烟雨霁,仿佛是嵩丘。
注释:
在十二座山峰的前端,月亮升起,伴随着猿猴的哀鸣和夜晚的忧愁。这里的石头形态奇特,阳光照射时闪烁着寒光。这里一定是星星坠落的地方,先寻求通过斗牛二星。又怀疑雾气散去后,天空中的景象如同嵩山那样雄伟。
赏析:
这首诗以“巫山石”为题,描绘了诗人对山间石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印象。首先,诗人用“十二峰前月”来开篇,营造出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月光洒在山峰上,与猿猴的哀鸣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接着,“三声猿夜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
诗歌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上,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对岩石的细致描绘中。“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诗人通过“多怪石”和“漱寒流”这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了岩石在日光和寒风中的动态美。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岩石的形态各异,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独特魅力的赞叹。
诗人通过对“必是归星渚,先求历斗牛”和“还疑烟雨霁,仿佛是嵩丘”等诗句的描绘,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这些描写不仅让人联想到星星、北斗七星和嵩山等元素,还暗示了诗人对宇宙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山水诗。它通过对巫山石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无尽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