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辟鸣鸾至,惟良佩犊旋。
带环疑写月,引鉴似含泉。
入梦华梁上,含锋彩笔前。
莫惊开百炼,特拟定三边。
【注】:
列辟鸣鸾至:指列辟的马车声,鸣鸾是古代一种乐器。
惟良佩犊旋:只有那良人牵着牛犊回来。良人:好男儿。
带环疑写月:腰带好像月亮一样。
引鉴似含泉:照见自己像泉水一样清纯。
入梦华梁上:进入梦中在华丽的屋梁上。
含锋彩笔前:握着锋利的笔在前面。
莫惊开百炼:不要惊动那些经历过百炼的人。百炼:百炼钢。比喻经过多次锤炼的人或物,坚强不屈。
特拟定三边:特地决定安定边疆。定三边:指西汉汉武帝时,霍去病和卫青等率军出击匈奴,夺取河套、河西、陇西地区,使汉朝西部边疆得以安宁,史称“河套之师”、“河西之战”和“陇西之役”。后泛指军队出征平定边疆。
赏析:
《咏剑》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宝剑,表达诗人对英勇善战将士们的敬仰之情。全诗共四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富有哲理性。
第一句“列辟鸣鸾至”,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马车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鸾鸟的鸣叫声。这里的“列辟”是指朝廷中的大臣们,而“鸣鸾”则是指他们的马车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战场与宫廷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生与死的对立统一。
第二句“惟良佩犊旋”,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氛围。这里的“良”指的是好男儿,也就是战士。“佩犊”则是一种古代武器,形似牛角,可以作为兵器使用。这句诗通过描绘战士归来的情景,表达了战士们英勇善战、保卫家园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句“带环疑写月”,形象地描绘了宝剑的形状和特点。这里的“带环”指的是宝剑上的装饰物,而“写月”则是指其光芒四射、皎洁明亮。这句诗通过对宝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引鉴似含泉”,则是对宝剑作用的具体描述。这里的“引鉴”是指镜子,而“含泉”则是指其清澈甘甜。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宝剑比作一面明镜,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莫惊开百炼”,则是对宝剑品质的肯定。这里的“百炼”是指经过多次锤炼的宝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经历过千辛万苦、磨砺出来的英雄人物的赞赏之情。
整首诗以咏剑为题,通过对宝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善战将士们的敬仰之情和对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感激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值得读者深入思考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