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注释】
“边声”三句:边声,指边塞的号角声。合,会集。惊复来,又吹来了朔风。龙山,指山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裴回,徘徊不前的样子。千里一裴回,指行役遥远,难以返回。
“捐扇”二句:捐,抛掷,扔掉。素纨,白色的丝绢。轻欲裁,好像就要被裁断一样。
“非时”二句:非时,不合时节。嫉妒桃李的,是那自命不凡的阳台上的神女。阳台,即巫山,传说中楚王与神女欢会的地方,后泛指男女欢会之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艰辛、抒发思乡之苦的诗作。诗中以风雪夜行人为主人公,通过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描写了边关号角声日夜不断、寒风扑面而来的情景。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以及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感。
颔联“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则进一步渲染了行役艰难、无法回家的氛围。这里,诗人用“不可望”来形容自己身处他乡、无法回望家乡的无奈心情;而“千里一裴回”则表达了行役遥远、难以返回的感慨。这两句话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也反映了他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颈联“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则是从侧面描写了行役艰难、生活困顿的状况。这里的“捐扇破”意味着诗人已经丢弃了随身携带的物品——扇子,因为扇子已经破损不堪,难以再使用了。而“素纨轻欲裁”则暗示着诗人的生活状况十分拮据,连一件简单的衣物——素纨也快要被人裁剪掉了。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还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尾联“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则将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这里的“非时”指的是不合时节、不符合常理的情况;“妒桃李”则是指诗人心中所爱的桃花李花被人嫉妒,因为它们过于娇艳美丽;“自是舞阳台”则是说这些桃李之所以受到嫉妒并非因为它们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它们生长在阳台之上,象征着那些高傲且不切实际的人。这四句话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风雪夜行人为主题,通过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乐观心态,让人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