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暮与双凫宿,云车下紫阳。
天坛临月近,洞水出山长。
海峤年年别,丘陵徒自伤。
【注释】
1.长社:古地名。窦明府宅:指长社窦姓的官邸。王屋山道士:王屋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常究子,名不详,为王屋山道士。
2.旦随三鸟去:三鸟,即三只仙鹤。仙鹤飞升,故云“朝随三鸟去”。
3.羽节凌霞光:羽节,指仙人乘坐的车子;霞光,指云霞映照的车驾,光彩夺目。
4.云车下紫阳:紫阳,指天坛,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云车,天上的神车。此处借指神仙之车。
5.天坛临月近:在月近天坛时。
6.洞水出山长:山间清流,从山中流出,流向远方,所以称之为“洞水”,长,长远、长久之意。
7.海峤年年别:峤,山峰。海峤,指海边的山峰。此句意指每年与海边的山峰分别。
8.丘陵徒自伤:指诗人自己孤独地留在原处,徒然伤心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题。次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情景。早晨,仙鹤随仙车飞向天空。仙车驶过,仙鹤便凌空而去,仙车上有羽饰,犹如云霞。傍晚,仙鹤与双凫宿于天坛之下。双凫,即二只仙鸭。仙鸭宿天坛,也是一幅美妙的画面。
第三四句写夜宿天坛的情景。仙车停在高高的云霄中,云车下是皎洁的月光。仙车停驻之处,正是玉帝所居之地。此时此地,诗人不禁想起《淮南子》中说的:“乘虚不坠,触实不詟(动),以天地为度,而受令于玄冥者,何也?”这正与仙车停驻云霄相合。仙鹤停驻在月近天坛之处,这也正是诗人所希望看到的。
第五六句写仙游的远景。仙游即将开始,天坛临近月亮了,这时仙鹤已经飞到天坛的周围,并随着仙车飘向远方。此时诗人伫立于山巅,望着仙游的远去,内心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七八句写别离。诗人站在山头,凝望着海峤,眺望着远方的山峰和流水,想到自己孤单地留在原处,徒然伤心而已。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道士常究子的经过,表现了诗人对道士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依依不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