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
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诗句释义与注释:
-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
- “觚棱”指古代建筑的方形或圆形装饰柱头,这里形容宫殿的宏伟。
- “金碧”表示装饰华丽,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或器物上镶嵌的金和宝石。
- “照山高”意味着这些建筑高耸入云,非常壮观。
- “万国圭璋”指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玉器。
- “捧赭袍”是指穿着华丽的红色官服。
- 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 “舐笔”是形容用嘴轻轻舔着笔尖的动作,这里可能暗指文人墨客在书写时的一种文雅姿态。
- “和铅”意指使用铅粉作为墨水,这是中国古代书写常用的材料。
- “欺贾马”中的“贾马”可能是指贾思勰,他被认为是农业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 “赞功论道”中的“赞功”意为赞扬功绩,“论道”则是指讨论治国之道。
- “鄙萧曹”中的“萧曹”是指汉代著名的政治家萧何和曹参,这里用以表达对那些以治国见长的人物的不屑。
-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 这两句描述了不同方位的景象:东南楼的珠帘被拉开,而西北天空中似乎有如玉般精美的云彩横亘。
- 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 “四海一家”表达了一种政治理想,即天下是一家,没有分裂的情况。
- “无一事”表明国家安定,没有战争或其他重大事件。
- “将军”可能是诗中主人公的身份,或者是借用他人之名为象征性的角色。
- “携镜泣霜毛”中的“携镜”可能是指手持一面镜子,而“泣霜毛”则形容泪水如霜般冰凉,表达了悲伤或感慨的情绪。
译文:
在这座雄伟的殿堂中,金碧辉煌的装饰映衬着山峰之高,象征着万国的珍宝都汇聚于此,捧着那绚丽的赭色官袍。
文人墨客们以唇吻轻触着笔尖,书写出令人赞叹的文字,他们的技艺超越了那些擅长治国理政的萧何和曹参。
东方的楼阁中,红色的珠帘被拉开,仿佛迎接着朝阳的到来;而西边的天空,宛如玉石般的云彩横亘其中,显得庄严而神秘。
整个天下如同一个家庭,和谐安宁,没有战争和其他纷争,只有和平与宁静。然而,在这和平的背后,一位身披战甲、手持利剑的将军却因忧国之情而泪洒衣襟,如同秋日里的露水一样冰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建筑、文人墨客的风采以及国家的安定,展现了一幅盛世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和平繁荣时代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也反映了诗人对治理国家的重视和对贤才的赞赏。最后,通过对将军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政治理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