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
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
遥想紫泥封诏罢,夜深应隔禁墙闻。
注释:
- 发匀肉好生春岭(“匀”通 “韵”,意为声音和谐,此处指笛子的音色;“生”为动词,意“长”;“春”指春天;“岭”是山的意思。)
- 截玉钻星寄使君(“截玉钻星”形容制作精细,像星星一样璀璨;“寄使君”指的是将此笛子送给张舍人。)
- 檀的染时痕半月(“檀”指的是笛子的材料;“染”为动词,意为染色;“时”指时间;“痕迹”是指染色后留下的图案;“半个月”即半圆形的月牙。)
- 落梅飘处响穿云(“落梅”指梅花落下的声音;“飘处”指飘动的位置;”响穿云”形容声音高亢、清脆。)
- 楼中威凤倾冠听(“威凤”指威严的凤凰;”倾冠”形容倾耳倾听;”听”表示聆听。)
- 沙上惊鸿掠水分(”沙”指沙子;”惊鸿”指被惊扰的鸿雁;”掠水”意为掠过水面;”分”指分开。)
- 遥想紫泥封诏罢(“紫泥”指紫色的泥土;”封诏”意为封上的诏书;”罢”表示结束。)
- 夜深应隔禁墙闻(”夜深”指深夜;”隔”有隔断的意思;”禁墙”是指皇宫的围墙;”闻”表示听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友人寄来的笛声的喜爱与赞美。首联以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笛子在春日岭上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其音质悦耳的特点;颔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笛子比作晶莹剔透的玉石和闪烁着光芒的星星,表达了对友人精湛技艺的赞赏;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笛音如威凤振翅、惊鸿掠水般的动人场景,展现了音乐之美;尾联则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