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望少华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对少华山的喜爱之情,通过衬托手法,展现了诗人与世隔绝、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中透露出诗人因被俗事所累,不能与少华山长久相伴的失落情怀。
首句“眼看云鹤不相随”,描绘了诗人在现实中看到的云和鹤无法追随其心意,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何况尘中事作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与孤独,诗人在尘世中的种种纷扰与努力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无法与他的内心世界相抗衡。
第二句“好伴羽人深洞去”,则描绘了诗人想要与那些超凡脱俗的人一起隐居深山的愿望。这里的“羽人”可能指的是道士或修行者,他们通常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伍。“深洞去”则暗示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一个清净之所。
第三句“月前秋听玉参差”,则是诗人在月夜之下,独自聆听自然之声的写照。“玉参差”形容秋天的风声如玉般清脆悠扬,而“秋听”则传达了诗人在这种静谧氛围中的心境——既享受这份宁静,也不免感受到世态炎凉的悲凉。
杜牧的《望少华三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挣扎。这组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操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