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注释】

张公:指张旭。张旭(708—761),字伯高,唐朝吴县人,唐玄宗时官至左拾遗、金吾兵曹参军等职。他性情豪放不羁,嗜酒如命。

豁达无所营:豁达,心胸开阔。无所营,无拘无束,不受拘束。

皓首穷草隶:指张旭年纪大了,但仍能写一手好书法,即“醉素”。

露顶据胡床:指张旭头上常带帽子坐在桌前。据,凭依。胡床,古代一种坐具。

长叫三五声:指张旭喝酒喝得高兴时,常常高声唱歌。

兴来洒素壁:指张旭兴致一来时,便挥笔作诗。洒,意为泼墨、涂抹。

挥笔如流星:形容他的书法如流星般飞驰疾速。

下舍风萧条:指张旭的住所非常简陋寒酸。

寒草满户庭:意指张旭家贫如洗,门前杂草丛生。

问家何所有:指张旭询问自己的家境如何。

生事如浮萍:形容张旭生活贫困,如同漂浮在水面的浮萍。

左手持蟹螯:指张旭一边吃蟹,一边喝酒。

右手执丹经:指张旭一边喝酒,一边阅读佛经。

瞪目视霄汉:形容张旭喝醉了酒后,目光呆滞地望着天空。

诸宾且方坐:指在座的宾客们正坐着聊天。

旭日临东城: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进城市。

荷叶裹江鱼:意指荷叶包裹着新鲜的江鱼。

白瓯贮香粳:指白瓷碗里盛着香气扑鼻的米饭。

微禄心不屑:指张旭认为微薄的俸禄不值得追求。

放神于八纮:指张旭超脱世俗,遨游四方。

时人不识者:意指当时的人不理解张旭的境界和才华。

安期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安期生曾三次到访张道陵,并预言张道陵将成仙飞升,但最终没有成功。这里以安期生自比,表示自己虽然有才学,但未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赏识。

【赏析】

此诗是赠给张旭的。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与李白、贺知章、王昌龄、崔宗之、焦遂并称为“大李杜”和“小李杜”。他的《古诗四帖》是流传至今最早的楷书作品之一,被后世书法家奉为楷书范本。全诗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赞美了张旭的书法艺术和人格精神。

第一句“张公性嗜酒”,直接点明了张旭的性格特征——嗜酒如命。这为下文对张旭的描绘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豁达无所营”,描绘了张旭豪爽直率的个性和无所羁绊的生活态度。他不仅饮酒无度,而且生活简朴,不受世俗礼教束缚。这一描写展现了张旭洒脱不羁的形象,为后面的诗句埋下伏笔。

第三句“皓首穷草隶”,则进一步描绘了张旭年老仍坚持练书法的场景。这里的“皓首”和“草隶”都暗示了张旭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四句“时称太湖精”则是对张旭书法技艺的高度赞誉。太湖石以其形态各异、纹理清晰而闻名,此处借指张旭的书法作品如同太湖石一般,独具匠心且耐人寻味。

第五至七句分别描绘了张旭在饮酒、唱歌、挥笔等方面的风采。其中,“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等句子生动地表现了张旭饮酒时的豪放不羁和书写时的专注投入;而“不知醉与醒”则揭示了张旭在酒精作用下忘却自我、陶醉其中的状态。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张旭的艺术才能,也体现了他独特的个性魅力。

第八至十一句转而描绘了张旭的生活环境以及与朋友的交往场景。其中,“下舍风萧条”描绘了他简陋的居所,而“寒草满户庭”则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同时,“问家何所有”一句还透露出张旭对家庭困境的担忧与无奈。

第十二句“左手持蟹螯”则展现了张旭宴饮时的豪迈形象。他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饮美酒,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而“右手执丹经”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

最后两句“瞪目视霄汉”和“诸宾且方坐”则分别描绘了张旭醉酒后的神态以及与宾客们的聚会情景。其中,“瞪目视霄汉”形容了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诸宾且方坐”则暗示了这场聚会即将结束。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篇的内容,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张旭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