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解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叛乱,诗人被叛军俘虏至长安,后脱险北归。这首诗以写景抒怀为主,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苦闷和愁思。首联“百花原头望京师”,诗人登上百花原头,遥望京师长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颔联“黄河水流无已时”,“黄河”即指代中原大地,“无已时”意谓流个不停,这一句描绘出一幅战乱时期中原大地一片荒凉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国之情。颈联“穷秋旷野行人绝”,“穷秋”即深秋时节,“旷野”意谓空旷的原野,这里借以形容中原大地荒凉破败,而“行人绝”则暗指战争使得人们不能自由出行。尾联“马首东来知是谁”,“马首东来”指诗人所骑之马上驮着的人,也就是自己,而“知是”则表明他已从长安回到了家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痛苦。
【答案】
【译文】
站在百花原上远望京师,只见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流个不停。
到了深秋季节,中原大地上荒无人烟,行人断绝。
我骑马往东走,不知道该去哪里,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惆怅。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以到长安,又被迫离开长安返回故乡的复杂心情。首联“百花原头望京师”,诗人登上百花原头,遥望京师长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颔联“黄河水流无已时”,“黄河”即指代中原大地,“无已时”意谓流个不停,这一句描绘出一幅战乱时期中原大地一片荒凉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国之情。颈联“穷秋旷野行人绝”,“穷秋”即深秋时节,“旷野”意谓空旷的原野,这里借以形容中原大地荒凉破败,而“行人绝”则暗指战争使得人们不能自由出行。尾联“马首东来知是谁”,“马首东来”指诗人所骑之马上驮着的人,也就是自己,而“知是”则表明他已从长安回到了家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