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锡探寒流,别师猿鹤洲。
二三更后雨,四十字边秋。
立塞吟霞石,敲鼙看雪楼。
扶亲何处隐,惊梦入嵩丘。

诗句释义:

  1. 半锡探寒流:半锡指的是僧衣,寒流指代长江的寒冷水流。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边,穿着僧衣,感受着寒流带来的冰冷,体现了诗人对江峡寇乱时期的艰苦生活环境的感受。
  2. 别师猿鹤洲:猿鹤洲指代一个与猿和鹤为邻的地方。这里的猿鹤象征着和平与宁静,而诗人在这里分别师友,暗示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破坏和痛苦。
  3. 二三更后雨:二三更后指的是深夜时分,雨是自然现象,但在此背景下,雨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忧虑或悲伤。
  4. 四十字边秋:四十字边秋意味着在秋天的傍晚,四周被落叶覆盖,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的“秋”不仅是指季节,也可能象征着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5. 立塞吟霞石:立塞吟霞石指的是站在山海关的岩石上,面对着壮丽的晚霞。这里的“吟”表达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感慨。
  6. 敲鼙看雪楼:敲鼙看雪楼意味着在寒冷的冬日里,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看到雪花飘落。这里的“鼙”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对立。
  7. 扶亲何处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战乱,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这里的“亲”可能指的是亲人,而“何处隐”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8. 惊梦入嵩丘: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梦中进入了嵩山,可能是在梦中感受到了某种安宁或是找到了某种慰藉。这里的“嵩丘”是嵩山的别称,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译文:
在江峡的战争动乱中,我寄情于吟诵的僧人;
披着薄纱的僧衣,我在寒冷中探寻长江的流水;
夜深人静时,我听着淅沥的雨声;
夕阳西下时,我在四十字边的秋叶中沉思;
我站在塞上的岩石上,对着远方的霞光吟诵;
我敲打着鼓声,看着飘落的雪花;
为了躲避战乱,我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生活;
在梦里,我来到了嵩山,那里仿佛是一个安宁的世界。

赏析:
此诗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在战乱中的困苦、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