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潇湘波上云,化为流血杜鹃身。
长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轮。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闻杜鹃(听到杜鹃叫声):杜鹃是一种常在春天啼叫的鸟类,其叫声常被用来表达哀伤和思念之情。在这里,杜鹃叫声可能是诗人听到或想象中的。
  2. 万古潇湘波上云,化为流血杜鹃身:潇湘指的是湖南一带,波上云可能是指水波上漂浮的云雾,这里用来形容杜鹃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潇湘而来,化作了杜鹃的叫声。流血杜鹃身形容杜鹃的叫声如同鲜血流淌一般,充满了悲壮和凄凉之感。
  3. 长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轮: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是“啄破青山色”,二是“啼穿白日轮”。啄破青山色意味着杜鹃的叫声强烈到足以穿透山间的青翠之色,而啼穿白日轮则是指杜鹃的叫声响彻天空,似乎能穿透白昼的时间。这两个比喻都表达了诗人对杜鹃声音的强大和持久的赞美。
  4.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这两处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花落代表凋零、衰落,玄宗和工部则是唐代的两位重要人物,分别指唐玄宗和李白。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场景,即在花落的季节,唐玄宗回到四川,而李白则在长江边住宿。
  5.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的声音已经消逝,但仍然希望能够被你听到;然而,千年之后的尘埃已经掩盖了这一切。这里的“一甑尘”指的是尘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尘埃覆盖了一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鹃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杜鹃的叫声被比作鲜血,表达了对战争和死亡的恐惧。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而有力,体现了杜诗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