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
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
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
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
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
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
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
诗解与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宿梓州牛头寺”,是诗人在秋季的一个晚上,于梓州的牛头寺中投宿时所作。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
- 月去檐三尺,川云入寺楼。
- “月去檐三尺”:月亮高悬于屋檐之上,离地大约三尺高。
- “川云入寺楼”:周围的河流云雾缭绕,仿佛云彩飘入了寺庙的楼阁。
- 灵山顿离众,列宿不多稠。
- “灵山顿离众”:这里指的是夜晚时分,灵山(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自然或文化景观)显得格外清晰和突出。
- “列宿不多稠”:星星虽然众多却不太密集,给人一种稀疏而有层次的感觉。
- 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 “篆字焚初缺”:焚烧的篆书文字刚开始燃烧就已残缺不全。
- “翻经诵若流”:翻阅佛经的声音如同流水般悠扬。
- 窗闲二江冷,帘卷半空秋。
- “窗闲二江冷”:窗户旁的两条江水显得格外凉爽。
- “帘卷半空秋”:窗帘随着秋风轻轻卷起,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
- 诏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
- “诏散松梢别”:诏书在松树上分散开来,意味着某种离别或结束。
- “棋终竹节收”:下棋结束了,竹节被收起,比喻事情的终结或收场。
- 静增双阙念,高并五翁游。
- “静增双阙念”:静静地增加了对皇宫的思念之情。
- “高并五翁游”:与五位老人一同游玩,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或是对老友的怀念。
- 鹤梦生红日,云闲锁梓州。
- “鹤梦生红日”:如鹤一般清高的人梦中生出红日的景象。
- “云闲锁梓州”:天空中的云朵悠闲地围绕着梓州,似乎有一种宁静和安定的气氛。
- 望空工部眼,搔乱广文头。
- “望空工部眼”:仰望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 “搔乱广文头”:因为思念而心情烦乱,头发也变得凌乱。
- 石室僧调马,银河客问牛。
- “石室僧调马”:石室中的僧侣正在调教马匹。
- “银河客问牛”:来自遥远银河系的客人询问着牛的问题。
- 晓楼归下界,大地一浮沤。
- “晓楼归下界”:清晨的楼阁已经回归到了大地的怀抱。
- “大地一浮沤”:整个地球就像漂浮在水上的浮泡,象征着渺小和脆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在梓州的牛头寺投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