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
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
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
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
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中的前两首。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第一句“玉塞惊宵柝,金桥罢举烽”描绘了一幅边疆的宁静景象。在玉塞(即边境哨所)中,深夜里的警报突然响起,打破了寂静;而在金桥(指古代边防的桥梁)上,守卫们已经结束了举烽(一种夜间报警的方式)。这里既表达了对边疆安定的欣慰,又隐含着对战事的忧虑。
第二句“始巢阿阁凤,旋驾鼎湖龙”则展现了一幅帝王出行的画面。阿阁(指华丽的宫殿)中传来了鸾凤和鸣的声音,而君王却迅速离开了这里,乘坐着象征权力的龙辇前往天宫。这里的“凤”和“龙”都是吉祥的象征,但君王的急行似乎预示着某种不幸的开始。
第三、四句“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大门紧闭,仿佛能听到神灵在哭泣,而高楼上的钟声则显得异常沉重,仿佛能震耳欲聋。这两句不仅描述了环境的压抑,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最后两句“小臣观吉从,犹误欲东封”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诗人以小臣的视角观察着这一切,虽然表面上看似一切正常,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危机。这种看似完美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阴谋。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场景。它不仅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复杂多变的深刻揭示。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