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诗句释义
1 忆奉莲花座 - 指的是回忆起曾在某个地方(可能是寺庙)供奉过莲花座的场景,通常莲花座上会放置佛像或菩萨像。
- 兼闻贝叶经 - 贝叶经是一种佛教文献,由印度僧侣使用贝叶制成,故称贝叶经。这里提到同时听到了贝叶经的诵读或讲解。
- 岩光分蜡屐 - 岩石上的光影与蜡制的登山鞋形成对比,描绘了登山时阳光照射在地面上形成的光影效果。
- 涧响入铜瓶 - 溪流的声音如同泉水流入铜瓶般清澈悦耳,形容山间的水声清冽。
- 日下徒推鹤 - 在太阳下山时分,仿佛能看到一群白鹤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
- 天涯正对萤 - 指远望天际,正好可以看见成群的萤火虫,增添了夜晚的诗意。
- 鱼山羡曹植 - 鱼山上的景致让诗人羡慕曹植,曹植是著名的文人才子,这里的用意可能是表达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和赞美。
- 眷属有文星 - 自己的家庭中有文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璀璨,强调了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和才华。
译文
回想起曾经供奉过莲花座的情景,同时听到那清脆的贝叶经诵读。
岩石上的影子与蜡烛似的登山鞋相映成趣,山间水声清澈如泉水入铜瓶。
太阳落山时,仿佛看到白鹤在天空自由飞舞,远方天际可见萤火虫闪烁。
鱼山上的景色让我羡慕文才出众的曹植,我的家族中有才华横溢的文人们,犹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
赏析
本诗通过回忆和想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首先通过“忆奉莲花座”引出对过去供奉佛祖或观音像的记忆,体现了一种宗教和文化的虔诚。接着,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如石影、水声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鱼山羡曹植”和“眷属有文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和文化美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