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碧城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注释:
- 碧城:指一种美丽的城市,通常用来形容理想的境界或者某种美好的事物。
- 十二曲阑干:形容建筑的结构复杂,有多个曲折的栏杆。
- 犀辟尘埃:比喻能够抵御外界的污染和干扰。
- 玉辟寒:比喻能够抵御寒冷。
- 阆苑:指的是神话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美好而神秘的地方。
- 有书多附鹤:意味着书籍多得可以和鹤一起飞翔。
- 无树不栖鸾:意味着没有一棵树是空的,都栖息着鸾鸟。
- 星沉海底:形容夜空中星星仿佛沉没在海底一样,非常明亮。
- 雨过河源:描述雨水过后,河流源头的景象,显得更加清澈透明。
- 晓珠:早晨的珠宝,比喻珍贵的物品。
- 明又定:表明这些珍贵的东西总是那么明亮且确定无疑。
- 长对水晶盘:意味着长久地与水晶盘相对照或摆放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碧城中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犀辟尘埃”、“玉辟寒”,以及“星沉海底”、“雨过河源”等,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同时,整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