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
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

【注释】

白道者:即李白。

十二楼前再拜辞:李白在天宝三年(744)春天,从长安出发到东都洛阳去游历时写的诗《赠别》中就有“十二楼前生碧草”的句子。

灵风正满碧桃枝:李白在《送杨山人归嵩山》诗中有“清风吹我两脚尘,足下白云如似神”的句子,这里以“灵风”喻指“白云”。

壶中若是有天地:用“壶中天”的典故,意思是说李白想把自己想象成神仙,把酒壶当作仙府,自己则在其中逍遥自在。

又向壶中伤别离:李白自比为神仙,所以当他要分别时,心中不免感到惆怅、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与朋友诀别时写的。诗人在离别的时候想到朋友的前途远大光明,就以神仙自居,希望他能象神仙一样遨游于四海八荒之间,而不要像自己那样被俗世缠身,不能摆脱世俗的羁绊。然而他毕竟是一位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的诗人,他的志趣、抱负、理想只能在现实的世界中实现,所以他虽然在幻想中能自由自在地遨游天下,但在现实中却无法脱离世俗的羁绊,因此当他不得不离开朋友时,内心不免有些惆怅和伤感。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首句开门见山,直写告别友人。诗人在长安城十二楼前,对这位友人作了一番诚恳的交谈后,便向他告辞了。这两句写得十分简洁而又生动形象。一个“再”字,表现了诗人同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一个“辞”字,写出了告别友人时的郑重其事。

颔联是说:如果你能进入那壶中天地,你就能尽情地在那里游玩,享受着自由自在的乐趣。诗人用“壶中”、“天地”来比喻友人的前途远大光明,希望他能象神仙一样遨游四方,而不要像自己那样被俗世缠身,不能摆脱世俗的羁绊。这里运用了“壶中”的典故,意在说明李白自己虽身处现实社会中,但仍然怀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并渴望着能早日摆脱世俗的羁绊。

颈联是说:如果你真的能进入到那壶中天地,那么你就要面对这分离的现实,又要伤心地离开你了。这里的“伤别离”并非是诗人的真实感受,而是诗人在幻想中对友人的安慰之语。

尾联是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言下之意,诗人对友人的前程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的。

全诗语言简练自然,意境开阔深远,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美好前程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身世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