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

昔去灵山非拂席,

今来沧海欲求珠。

楞伽顶上清凉地,

善眼仙人忆我无。

赏析:

这首诗以“送臻师”为题,描绘了李商隐对挚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首句“昔去灵山非拂席”,表达了诗人与臻师离别时的不舍之情。灵山,在佛教中是佛祖释迦牟尼与众佛所居之山,象征着神圣和清净。诗人使用“非拂席”来形容这次别离并非仓促之举,而是有着深思熟虑的告别。次句“今来沧海欲求珠”则反映了诗人对臻师再次相见的期盼。在诗人眼中,沧海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海洋,而“欲求珠”则意味着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愿望。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透露出他对未来重逢的强烈渴望。

“楞伽顶上清凉地”,通过引用佛经中的楞伽山,进一步强调了与臻师相见的重要性。楞伽山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地方,象征着修行和觉悟的圣地。在这里相聚,对于两位修行者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上的净化和提升。第三句“善眼仙人忆我无”,则巧妙地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臻师对诗人的思念。这里的“善眼”指的是具有洞察力的眼睛,而“仙人”则暗指佛陀。诗人将自己比作需要被仙人忆念的凡人,以此表达了对臻师的深深感激和依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佛教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送臻师二首》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深情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也体现了他对修行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典故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