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
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
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
长爱寄吟经案上,石窗秋霁向千岑。

译文:

钟山寺避暑勉,我激励二三名子。

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

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

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

长爱寄吟经案上,石窗秋霁向千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钟山寺避暑时写给二三子的劝诫诗。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四句,每节的首句为起兴之语,中间两句为承转之语,末句为结语之语。

首联“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起兴之语,言虽然楼台上的建筑不多,但风景却非常迷人,而且地上的青苔更像金子一样珍贵。这里诗人以青苔喻美景,以金子喻青苔,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颔联“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承前启后之语,描述了诗人与僧人共坐的情景和与客人一同探寻水音的趣事。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松影和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颈联“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转折之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凉生活的向往和对沉溺于世俗生活的痛苦。这里的“莲社”和“竹林”分别象征着清净和自由的生活,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过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方式。

尾联“长爱寄吟经案上,石窗秋霁向千岑”,收结之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这里的“经案”和“千岑”分别象征着书房和山峦,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创作活动和对自然的欣赏,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于清净生活方式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