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
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
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
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
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
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
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萧洒去物累,此谋诚足敦。

【注释】

(1)览古:即“咏史”。

(2)绛侯:汉文帝刘恒,以平定诸吕之乱有功,封为绛侯。

(3)赏厚位仍尊:意谓功高权重,地位尊贵,但终难免一死。

(4)一朝对狱吏:指绛侯被诛杀的情节。

(5)苏生:西汉时齐人苏武,因使匈奴而被留不归,后出使汉朝,被匈奴扣留多年。

(6)奕奕:形容显赫的样子。

(7)主父: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曾率军大破匈奴。

(8)二辟:指李斯辅秦二世胡亥实行严刑峻法的政策,终致秦朝灭亡。

(9)霍孟:西汉开国元勋霍去病与霍光,均被封为列侯。

(10)伊戚:古代指诸侯王及诸侯之子。《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死后,其子完继立,是为桓公。桓公之母曰庄姜,故称桓公为“伊戚”。

(11)二疏:指西汉时的疏广、疏受,皆为博士弟子,年老归乡后著《进谏》一书,劝文帝、景帝亲政。

(12)蒋诩:东汉人蒋诩,字元卿,隐居于洛阳东山中,有《三署论》传世。

(13)萧洒:潇洒自如的样子。

(14)灭景:指隐居生活。

(15)弦歌:弹琴唱歌,泛指吟咏自娱。清樽:指清酒,亦借指美酒。

(16)二疏返海滨:据《汉书.疏广传》,疏广在归隐前,与友人告别,作诗赠别:“吾闻活千人者乃能济世,今吾观二疏,亦足为壮耳。”

(17)蒋诩归林园:据《后汉书.逸民传》,蒋诩辞官归家,居于林中,过着隐逸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是一首咏史诗。全篇通过咏叹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结局,来抒发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仕宦出处的感慨。

首四句咏赞绛侯周勃的功绩和遭遇。“赏厚位仍尊”,是说周勃虽有功于汉室,但却不免一死的命运。这是由于他晚年宠信樊哙,导致陈平、灌婴等功臣的忌妒,最后终于导致了他的被杀的结局。这既是作者的愤慨之词,同时也是历史的真相。

接着八句写苏武、李斯等人的命运。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拘辱达十九年,始终不改其志节;李斯辅佐秦二世而亡;霍去病和霍光都因功高震主而遭祸。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忠贞不屈、忧国忘身的典型。

中间八句则从反面写那些居高位而忘反的人。他们恃势骄盈,不知收敛,终必招致杀身之祸。如汉文帝时的赵禹,本为绛侯周勃的部属,因功升任丞相,却最终因为权势过大,遭到汉武帝的猜忌。

以下十句写一些贤德之人退隐山林,安贫乐道。他们不受世俗的污染,保持了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因此能够安然度过一生。

尾四句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既然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那么,一个人就应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必过分地羡慕他人。即使最终未能获得成功,也不必过于懊丧或怨恨。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咏史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全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