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顺通塞,委命固无疵。
吾观太史公,可谓识道规。
留滞焉足愤,感怀殄生涯。
吾叹龚夫子,秉义确不移。
晦迹一何晚,天年夭当时。
薰膏自销铄,楚老空馀悲。
”`
至人顺通塞,委命固无疵。
吾观太史公,可谓识道规。
留滞焉足愤,感怀殄生涯。
吾叹龚夫子,秉义确不移。
晦迹一何晚,天年夭当时。
薰膏自销铄,楚老空馀悲。
解析:
1. 至人顺通塞,委命固无疵。(至人顺应自然,心无杂念)
- 注释:至人顺应自然之道,内心无丝毫的杂念和困扰。
- 赏析:此处“至人”指那些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他们能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被外物所牵绊,因而心境宁静如水,内心纯净无暇。
2. 吾观太史公,可谓识道规。(观察史记,领悟道德法则)
- 注释:通过阅读《太史公书》,作者深刻理解了道德法则的内涵。
- 赏析:太史公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之一,记载了从上古黄帝时期至汉武帝的历史。这里强调的是通过对历史的研究,能够洞察到更深层次的道德法则。
3. 留滞焉足愤,感怀殄生涯。(滞留他乡,心怀悔恨)
- 注释: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或职位上感到不满和悔恨。
- 赏析:这里的“留滞”意味着长时间的停留或任职,而“殄生涯”则表达了对这种停滞不前状态的不满和遗憾。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发展受限或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
4. 吾叹龚夫子,秉义确不移。(感叹龚夫子坚守原则)
- 注释:赞扬某人坚定地维护正义,不受外界影响。
- 赏析:这里的“龚夫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如龚自珍(1792-1841),一位清代思想家,提倡改革和变法,反对封建制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其坚守原则和理想不改的敬佩之情。
5. 晦迹一何晚,天年夭当时。(隐退得太晚,寿命未尽)
- 注释:形容一个人隐退得太迟,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理想的实现。
- 赏析:这里的“晦迹”可以理解为隐居或淡泊名利。“天年”通常指的是人的寿命,“夭当时”则表达了一种未能及时完成心愿的遗憾。这反映了诗人对错过时机的无奈和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哀叹。
6. 薰膏自销铄,楚老空馀悲。(蜡烛燃烧殆尽,徒增悲伤)
- 注释:蜡烛燃烧直至尽最后一点,留下余烬却无更多价值。
- 赏析:这里的“薰膏”指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灰,“销铄”表示逐渐消失。整个比喻表达了一种事物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消逝无踪,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哀伤和惋惜。
诗句译文:
至人顺应自然,心无杂念;观察史记,领悟道德法则;滞留他乡,心怀悔恨;感叹龚夫子坚守原则;隐退得太晚,寿命未尽;蜡烛燃烧殆尽,徒增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