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垂大训,奥义不苟设。
天道殃顽凶,神明祐懿哲。
斯言犹影响,安得复回穴。
鲧瞍诞英睿,唐虞育昏孽。
盗蹠何延期,颜生乃短折。
鲁隐全克让,祸机遂潜结。
楚穆肆巨逆,福柄奚赫烈。
田常弑其主,祚国久罔缺。
管仲存霸功,世祖成诡说。
汉氏方版荡,群阉恣邪谲。
謇謇陈蕃徒,孜孜抗忠节。
誓期区宇静,爰使凶丑绝。
谋协事靡从,俄而反诛灭。
古来若兹类,纷扰难尽列。
道遐理微茫,谁为我昭晰。
吾将询上帝,寥廓讵跻彻。
已矣勿用言,忘怀庶自悦。

【注释】

(一)览古:读古人的事迹来警戒。十四首:这是一首组诗,共14首,每首四句,每句七字。

圣人垂大训:圣人传授给人们的教训很大。

奥义不苟设:深奥的道理不必随便设置。

天道殃顽凶:天象显示对顽劣凶恶的人有祸害。

神明祐懿哲:上天保佑着明智贤哲的人。

斯言犹影响:这些话像影子一样存在。

安得复回穴:哪里还能再回到洞里去啊?

(二)鲧、瞍:都是古代帝王的名字,这里泛指帝王,即指尧舜禹。

诞英睿:有天才的智慧和睿智。

育昏孽:养育了昏愚无道的人。这里的昏,是昏庸的意思。

盗蹠:即盗跖,古代著名的强盗头目。

颜生:指孔子。颜回,孔门弟子。

鲁隐:指春秋时鲁国国君鲁隐公,名括。

克让:能够退让。

楚穆:指春秋时楚国君主楚穆王,名围。

肆巨逆:放纵邪恶。

祚国久罔缺:国家的统治长久没有中断。祚国,治理国家。罔缺,没有中断。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世祖:古代皇帝对自己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称。

方版荡:天下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

群阉:指宦官。

陈蕃徒:东汉学者陈蕃的门徒。

孜孜抗忠节:孜孜,勤勉的样子。抗忠节,保持忠诚和气节。

区宇静:天下安定和平。

凶丑绝:邪恶奸佞的人被铲除消灭了。

谋协事靡从:谋划的事情没有人听从。靡,没有。

反诛灭:反而遭到杀害。

若兹类: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若,表示肯定的意思。兹,这样。类,类推,比喻。

纷扰难尽列:纷争扰攘的事难以全部列举出来。

道遐理微茫:道理遥远,难以明了。

谁为我昭晰:谁能使我明白清楚呢?

询上帝:向天帝咨询。

廖廓讵跻彻:辽阔的天空难道能完全明白吗?讵(jiù),岂,怎么。跻,升。彻,通晓。

已矣勿用言:算了吧,不要再说话了。

忘怀庶自悦:忘掉这些,自己也就快乐了。

【赏析】

《览古十四首》是诗人借古讽今,借题发挥的作品。此诗通过咏叹历史人物,抒发诗人对现实的看法。诗人以古喻今,借古讽今,把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一首写圣人垂教之深重和大道不苟的精神,为下文议论张本;第二首写“天道”对“顽凶”,“神明”对“懿哲”,表明善恶报应;第三首写“鲧”、“瞍”的“诞英睿”,而“唐虞育昏孽”,说明圣贤也有短处;第四首写“盗蹠何延期”,而“颜生乃短折”,说明坏人可以横行一时,但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第五首写鲁隐公的“全克让”,却招致灾祸;第六首写楚穆王的“肆巨逆”,却福禄亨通,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第七首写齐管仲的霸业,却因权臣谗谄而遭杀身之祸;第八首写汉室的兴隆,却由宦官专权引起变乱;第九首写作者的愤慨,却无人理会;第十首写孔子的谆谆教诲却被人遗忘;第十一、十二两首写天地之大、道理之远、圣人之言不可违背,但人们往往置诸脑后;第十三首写“吾将询上帝”,但“寥廓讵跻彻”;第十四首写“已矣勿用言”,意在“忘怀庶自悦”。

此诗采用先述史实,后发议论的手法,层层深入地把议论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历代帝王治迹的评价,深刻地指出了历史的兴亡盛衰是由人事决定的,并由此引申出许多感慨。他既歌颂了历史上的一些贤明君主如尧、舜、禹、汤、文、武等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理想,又鞭挞了那些荒淫无道的昏君如夏桀、商纣、秦始皇等的暴虐昏庸。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愤慨之情。

全诗语言精练含蓄,含义深远,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